查看原文
其他

1800万次观看的科学公益直播,都讲了些什么?(含回看视频)

GASA 高山书院 2022-06-17



高小山说



2020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暴发,疫情以人们始料不及的速度席卷全球,数百万人被感染。在疫情愈演愈烈、信息过载、真假难辨的情况下,高山大学(GASA)一直在思考,自己能为抗击疫情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


经高山大学校董和部分同学商议之后,决定运用高山大学现有资源,与“更新学堂”一起,用直播的方式让科学家直面公众,答疑解惑,稳定人心。


“科学公益直播”于1月29日正式启动,定位为:做有价值的内容,做有温度的传播。


截至目前,已有26位科学家导师加入,共计1795万人次观看。同时,“科学公益直播”还得到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的资金支持,以及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古动物馆等机构的内容支持。


此次疫情反复,我们特意整理出之前部分直播内容要点,以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在特殊时期给到大家一些帮助。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或扫描二维码,可回看所有公益直播课程视频。




1


 



导师:贺岭峰   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导

课程主题:《如何提高心理免疫力》


我们这次跟冠状病毒作战的战场实际上是有两个:一个在大街上,一个在我们心中;我们有两个敌人:一个是冠状病毒,一个是心理病毒。 


我们大脑中有一种神经细胞,叫做镜像神经元。它不对我们自己受到的任何内外刺激做反应,它只对别人受到的刺激做出反应。


也就是说,当我们看到别人承受了一些东西时,大脑的镜像神经元就开始启动,我们才会产生同情和共感这样的感受。


但是,这样一来,镜像神经元也会让我们遭受一些替代的创伤,比如你看到或者感受到别人受伤了,你心理上也有可能遭受替代的伤害。 



2


 



导师:仇子龙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课程主题:《防御新型冠状病毒之战——必备的科学知识和医学常识》


现在新型冠状病毒,它跟非典病毒其实是同一类,都是冠状病毒,相似度有85%以上,可以认为就是从SARS演化而来的。


而且这个病毒很奇怪,科学家和医生也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它是怎么感染人体细胞的,只知道人体只要被SARS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肺部细胞产生的反应非常明显,会马上患严重的肺炎。


肺部产生炎症,人体免疫系统被异常激活,由此产生免疫系统紊乱,我们的机体会错误地攻击自己的细胞。


还有一点,因为病毒是寄生生物,我们的抗生素并不能直接的杀死病毒,严格说,现在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够杀死病毒。



3


 



导师:张大庆  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主任

课程主题:《一场疫病,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传染病实际上一直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比战争、革命更为深刻和全面。因为传染病直接是攻击到我们人类文明的核心和根基,攻击人的躯体,影响到人的心灵。


可以说,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传染病的流行,不仅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与性命,也还可能导致国家城邦的衰落,甚至会导致某些文明的灭亡。

但从另一方面讲,传染病也催生了现代的公共卫生,推动了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而人类预期寿命的增加,也是我们有效控制了传染病的最大的成果。 


人们对于传染病的认识是在不断的与疾病的抗争中不断深入的,我们也不得不接受,人类还得要和传染病长期共存这样一个现实。



4


 



导师:余新忠  南开大学教授、医学社会史专家

课程主题:《人类是怎样打败疫情的》


瘟疫是人与自然互动的结果。瘟疫不只是天灾,亦是人祸。


一方面,人的过度活动导致生态失衡才产生了瘟疫。比如埃博拉病毒、艾滋病、黑死病等等。比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人去了美洲,给印第安人带去了致命的瘟疫,这就是人类行为造成的后果。


另一方面,人类的生活习惯和应对疫病的方式也容易造成瘟疫的流行。


比如古时瘟疫发生时道路施粥,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相比于日本人,中国人生病更不爱戴口罩。所以面对瘟疫,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是自我反省。



5


 



导师:支修益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

课程主题:《对抗新冠肺炎,唯有保护好你的肺》


这次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拐点到底在哪里? 其实拐点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里。如果我们每个人不积极参与防控防护工作,这次疫情的拐点就肯定会推移。


轻度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者许多是可以自愈的,这种自愈的病人是没有什么并发症的,就像得了一次流感一样,能有什么后遗症呢? 


重中度已经合并新冠病毒肺炎的中老年患者,在医疗的积极参与和救治下,能够有效防止并发症的进一步恶化,肺部炎症也是可以康复的。


目前,指望用新研发出的抗病毒药来战胜这场战役,我认为还是比较难的。当务之急,还是要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提高机体免疫力,人人参与来防控来战胜这场疫情。



6


 



导师:宁毅  美年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博士

课程主题:《把握传染病防治的主动权》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应该上升到国家安全高度去思考,对国家的建设发展、经济、社会、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


要重视培养公共卫生的人才,包括重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建设,以及公共卫生学院对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学科的建设。


但是在今天,因为国家一刀切的政策,公共卫生毕业生不能在毕业后做临床医生,不能掌握第一手疾病信息,没有机会敏感地把握疫情和疾病的基本情况,相应的临床训练也弱化。


目前的公共卫生人才,不允许参与临床一线,听不到战场的炮声,看不到战场的硝烟,如何参与到攸关国家安全的疫情防控,攸关国家发展的临床公共卫生?



7


 



导师:王立铭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

课程主题:《如果从头再来,我们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此次课程为高山大学内部交流课,课程内容仅限高山大学学员查看。



8


 



导师:王峰  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副主任医师、北京朝阳医院援鄂医疗队副队长

课程主题:《新冠肺炎感染人体全过程》


这个疾病有什么症状,这也是网友关注的问题。 


87.9%的人都会发烧,67.7%的人都会咳嗽,有44%的人感到肌肉痛疲乏。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患者呼吸困难,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有可能会有咳痰,还有少部分的患者有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


所以通过这些情况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没有特异性。普通感冒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症状。 


前期的这些病例总结可以知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第二周是关键期,这是我们的临床体会,很多病人在第一周症状还好,第二周病情会加重。 


总体来讲,大家不用担心,只有少数的病人会进展为重症,大部分的人是轻症或者是没有症状。



9


 



导师:张作风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前世界卫生组织慢性疾病预防和控制顾问

课程主题:《公共卫生&流行病学在新冠防控中的角色》


流行病学家、公共卫生学家在疫情发生的早期要起很大作用。疫情早期,专家说没有证据证明新冠病毒是人传人的,我觉得思维要反过来,一开始就要假设它可能就是人传人,这样预防措施就会更严格,在早期就把疾病打压下去。


另外一方面来讲,流行病学家应该善于治未病:治疗那些没有生病的人,这样就把疾病流行在刚开始时就结束掉。


我建议公共卫生学院应该组建一个教研组专门从事传染病的研究,尤其是新发的传染病,然后培养流行病学的领军人物。同时也要重视加强国际间的交流。

还有一点,信息要透明,要及时让老百姓知道最新进展。在疾病控制的过程当中,要允许公共卫生流行病学家来发言,他们的建言会是比较中肯的。



10


 



导师:段云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生物学博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课程主题:《科学防疫:管好人体微生物》


可以说人体微生物影响到了人的喜怒哀乐和生老病死。现在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微生物塑造、滋养和保护了我们。因为人体微生物和我们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互惠互利,所以维持了我们人体的健康。


人体和微生物如果构成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状态,人体就是健康的。反之,如果微生态失衡,健康就会受到影响。


比尔·盖茨有一次在TED演讲上说的一句话:“如果有什么东西在未来几十年里可以杀掉上千万的人,更可能是个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不是战争,不是导弹,而是微生物。”


就是说,我们对微生物的了解,其实是可以影响和决定人类健康,甚至是人类的走向的。希望大家能够管好自己的微生物,快乐健康每一天。



11


 



导师:郭毅可  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

课程主题:《数说流行性传染病》


我们完全可以在一个疾病没有发生的时候,模拟这个疾病产生的可能,模拟各种防治方案的效果。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到科学精准的决策,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不要等传染病来了再来求助于大数据,这样太晚了,付出的代价也太大。这样的基于大数据的疾病防控系统应该是我们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根本出发点。


中国是大数据非常丰富的国家,运营商、互联网公司有大量的数据,能不能够用好它,真正把城市的免疫力、防灾性建立起来,这很重要。


我认为我们将来的智慧城市要用数据来说现在,说未来,是一个数说的智慧城市。一个未来的城市应该是有免疫力和抗灾力的城市。



12


 



导师:吴军  著名学者,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和互联网搜索专家,丰元创投创始合伙人

课程主题:《现代医学&大众卫生对人类的影响》


我们经常在谈大数据,大数据对医疗来讲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用相应的仪器24小时监控身体的状态,这样就可以做到早期预防,预防疾病比真的生大病了再去医院看要重要得多。

汽车里面有很多传感器,汽车出了一点小故障都能通过传感器记录下来,因此检修非常精准,非常快。


喷气式发动机像波音、麦道这些商用客机里有上千个传感器,每天的飞行就能产生几个G的数据,所以飞机检修是一件很快的事。


非常遗憾的是我们人身体里并没有这些传感器,我们只有很少的数据,从很少的数据里很难判断一个人身体是什么状况,所以人生病以后快速确诊都是一件困难的事。



13


 



导师:吴国盛  高山大学校董,清华大学教授、科学史系主任

课程主题:《谁是“哥白尼”》


哥白尼革命的意义不是简单的把宇宙的中心从地球挪到太阳,其实从今天的眼光看,宇宙没有中心,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而且你从日心的角度看,从地心的角度看,按照相对论的说法都可以,都是相对运动。


哥白尼革命的意义在于由此开启了一整套新的思想范式,它所呼唤的新天文学必然呼唤新物理学,新物理学必然呼唤新哲学,宗教神学也会受到影响等一系列的后果,像多米诺骨牌一样。


在物理学意义上,有了哥白尼革命,就必须有一套运动理论,这套理论直接通往今天的牛顿力学或惯性物理学。


哥白尼革命基本的贡献是完成了思想史上世界观的重大变革,就是由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宇宙一旦无限,又会引发很多哲学上的后果。 



14


 



导师:夏志宏  高山大学教务长、校董,数学家、天文学家,美国西北大学终身教授

课程主题:《世界是随机的,还是确定的?》


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世界是随机的还是确定的,其实都是一回事,看似对立实则统一。


第一,随机系统并非随意,而是具有很强的确定性。


例如,对于房间中的空气,每一个空气分子都是随机的,但整体是一个非常确定的系统。从数学上来讲,由于分子数量极大,可以应用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这两个定理保证了在大数据情况之下,世界其实是确定的。


第二,确定的系统有很强的随机性。


一个系统即使是完全由物理规律确定好的,它也会展现出非常随机的一面。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蝴蝶效应”。



15


 



导师:崔屹  高山大学校董、斯坦福大学教授

课程主题:《从科学角度分析口罩该不该戴》


目前市面上的口罩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①口罩在实际环境使用中静电被消除,过滤效率大大降低的问题;


②口罩的标准测试用的颗粒物(NaCl),是不是真实反映了病毒的过滤效率?


③口罩能不能自带消毒功能?


④口罩N95过滤效率够不够,我们要不要N99,N100?


⑤口罩和脸的贴合度,舒适度需要改进。


现在比较热的纳米技术如果应用到口罩材料上,应该是将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有可能在技术上会有突破,继而改变整个过滤行业。



16


 



导师:卢大儒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课程主题:《基因技术:解决新冠假阴性与无症状感染的突破口》


新冠疫情暴发之后没多久,瑞士的科学家很快就合成了一个人造的新冠病毒,这种技术很简单,合成一个病毒只要一个生物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都可以做到。


因此,对于新冠病毒的改造合成,很多人有怀疑和猜测,但是众多的科学家还是发表了各种各样的声明,反对阴谋论,反对病毒是人造的这些观点。


我们对于病原体的生物安全问题要给予高度重视。国家领导人最近提出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病原体已经出现并在整个历史周期中传播,随着世界变得更加城市化、旅行增多以及栖息地被破坏,这种风险变得更加严重。 



17


 



导师:王放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动物学博士

课程主题:《生态学视角下,人与动物的荒野和城市》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变化非常急剧。1月23、24日人们已经开始出现对野生动物的恐惧;26、27日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出现了驱赶蝙蝠的事件。


此外,没有想到的是,在传染病链条还完全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人们开始怀疑身边出现的各种动物,包括蛇、巴西龟、穿山甲、水貂等,很多物种变成了所谓的“中间宿主”。


更可怕的是出现了“生态灭杀”这样的词。实际上所有这些描述的场景都不叫“生态灭杀”,或者“生态灭杀”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


后来人们开始关心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竹鼠、小龙虾、馋嘴蛙能不能吃。其实“能不能吃”并不是问题的核心,核心是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再后来武汉的猫、纽约的老虎和狮子、欧洲的猫都检测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存在。究竟应该怎样对待身边的野生动物,成为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安全,以及社会的生态安全的问题。



18


 



导师:张康  高山大学2020级学员、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教授、康睿生物董事长、北京大学长江学者

课程主题:《人工智能,将改写医疗行业的未来》


新冠病毒暴发,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突发事件,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检测和确诊,避免漏检,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在抗疫过程中,我们联合广东再生医学与健康实验室、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及澳门科技大学在内的多个医院和单位一起,收集了4000多病人的CT的图像。 


这其中包括新冠病毒肺炎、其他病毒性的肺炎、细菌性肺炎,还有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等CT图像,再加上一些正常人的CT图,然后通过深度学习、语义分割,迁移学习等AI技术,做了一个精准的诊断系统。 目前这个系统已经在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向全世界免费发布了。 


这个系统不仅可以在极短时间内通过分析CT扫描结果将新冠肺炎病人与其他类型的肺炎病人区分开,还能够提前发现高度疑似的新冠病人,防止新冠病毒重新感染人群。 



19


 



导师:任志攀  瑞士Demiurge Technologies AG CSO & CTO

课程主题:《AI如何在6周内完成对新冠病毒的完整发现》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到现在,病毒在传播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异。

我们在对4000多个新冠病毒毒株的变异做了非常细致的功能性分析后发现,各种新冠病毒的突变从功能上同步增强其复制能力和传播能力,并进一步抑制人体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反应。


而且还有可能导致更严重的临床进展,比如更频繁的血液系统并发症,更快的病毒突变,以及更普遍的持续感染等等。


总体上来看,我们认为新冠病毒的变异是在进一步增强其平衡生存策略的实施,同时进一步提高新冠病毒患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


关于新冠病毒的最终结局,我们认为如果没有开发出有效的疫苗或药物的话,新冠病毒很有可能会进化为一种在人体内长期共存,加速肌体衰老,最终导致新冠肺炎症状突然暴发的新型病毒。



20


 



导师:王原  中国古动物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课程主题:《从鱼到人的生命之旅》


人类的演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整个地球生物界的演化面貌。比如原来生活在印度洋岛屿上的渡渡鸟,自从人类登上岛屿之后,它在短短的70年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只能在博物馆看到标本。


其实在生物灭绝的这个过程中,人类是可以发挥作用改变这一现状的,那就是不要让灭绝事件由人类造成。


现在的地球是最适合人类生活的星球,“地球可以不需要人类,但人类离不开地球”。人类要思考怎样去保护身边生物的多样性,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

 
“生命不息,演化不止”。演化并没有结束,随着仿生学、基因工程、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未来将去向哪里?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未完待续......
👇扫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所有课程视频回放👇









推荐阅读

1

宁毅:公共卫生就是国家安全,只有防得住才能守得好

2

郭毅可:用数据说话,疫情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未卜先知

3

新冠肺炎辅助诊断系统问世,20秒便可识别出潜在重症患者

4

仇子龙:现在还没有任何药物能杀死病毒丨直播回顾

5

用科学走进疫情真相丨高山大学“科学问疫”公益直播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高山大学,与全球科学家一起探索科学的乐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